1979年3月16日,历时仅一个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的辉煌胜利中落下帷幕。
在一路迅猛逼进至越南首都周边之后,我军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的珍视,果断地撤出了越境。
尽管如此,越南人仍不死心,持续在中越边境制造纷扰,对中国的宽容态度似乎视若无睹。
竟未料,若是当年中央军委采纳了越战主官许世友将军所提出的作战计划,或许越南的历史轨迹便将截然不同,迎来全新的改写!
本篇内容悉数依据经认证的历史文献资料精心汇编而成,文末详列了相关文献的引用出处。
许世友的第一条建议
1973年,我军八大军区实施了司令官的职务对调。
身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奉调南迁,肩负重任,出任广州军区的司令一职。
往昔,年迈的许世友将军曾对毛泽东主席提及:“若战事尚未落幕,我愿再披战袍,重返沙场一搏,随后便选择卸甲归隐。”
不料此次军区调整,竟意外为许世友等人带来了再度披挂出征的契机。
1978年12月,鉴于越军在我国的边境地带频繁挑衅,中央果断作出了发起对越反击战的决策。
在中央的深思熟虑与决策下,紧邻越南的云、广军区被选定为出征越南、开启战事的先锋部队。
身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荣膺中国解放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前线指挥官之誉。即便已至74岁高龄,他仍亲赴中越前线,运筹帷幄,指挥着西段对越作战。
1978年12月9日,许世友将军自北京会议返抵广州,随即接获中央军委的紧急指令,要求他立即做好战备准备。
许世友迅速站起,步履匆匆地来到办公室,目光紧紧锁定在悬挂的中越边界地图上,全神贯注地审视起来。
直至10日晚间,许世友方才离开办公室,此时他已接获中央的明确作战指令。
他即刻下达指令,要求司令部通报:军委的书面命令已悉数送达,请即刻通知各单位负责人,于次日早上8时准时抵达军部,参加重要会议。
在会议厅内,许世友阐述了自身的作战策略,激励着在场的将士们道:“同志们,久未沙场,今忽逢战事,这一突变之快,转变之大,实非易事!”
许世友提前提醒大家:“若战事爆发,日夜兼程,军情紧迫,我们或许将无暇顾及饮食与休憩。因此,我们必须由平日的生活模式迅速过渡至战时状态,调整生活以适应战场的严峻环境,并全力以赴做好战备工作。”
他严告众人:“若有人未做好战争准备,我必将追溯其责任,决不姑息,无论其身份为何。我的承诺一贯言出必行,同志们务必铭记在心。”
随着12月中旬的到来,广州军区的主力部队便踏上征程,火速赶往西段预定的战地。
年逾古稀的许世友,亲率军用飞机抵达南宁,便立刻投入了对前线的细致侦查,他静默地等待着战争的脚步渐近。
与此同时,许世友针对越南战争的作战策略亦已传至北京中央军委。
经过对前线局势的详尽调研,许世友将军提出了其针对越战的第一项作战策略。
他提出,在中央军委东西线并行推进的框架下,一旦成功突破敌方防线,应迅速调集西线兵团,以迅猛之势挺进越南,牢牢把握其战略要地。
联合东线大军,对越军形成包围。
一旦该计划得以实施,越军将遭受重创,其半数部队及防线将陷入我军的严密包围之中。
许世友此招甚狠。
节节溃败的越军
身为历经黄麻起义烽火、屡经沙场考验的革命老将,许世友的军事洞察力堪称锐利无比!
这乃一着险棋,故而作战方案一经提交,便在军委内部博得众多人士的热烈掌声与一致赞誉。
然而,这套计划终究未能获得批准,其因显而易见:我军所进行的,是一场旨在自卫的反击战。
若处于抗日战争年代,我军必将毫不犹豫地采纳许世友的建议,竭尽全力打击敌人。
然而,当前正处于和平时期,尽管越军频繁发起挑衅,但双方尚未完全撕破脸皮。
若欲一举将东西两大兵团的主力合力,咬住越军腰部,必将对敌军三十万主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此举似乎与我国发起对越自卫战的初衷有所不符。
计划职能暂停。
即便建议遭受拒绝,许世友亦无任何怨言,他即刻遵照军委的安排,率领部队整装待发,准备投入战斗。
1979年2月17日的拂晓时分,广西前线的夜色宁静至极。
此刻,解放军西线兵团指挥部内,众人屏息静气,凝神以待,期待着战斗号角的吹响。
许世友身着厚重的军大衣,正襟危坐于地图之前,目光不时掠过墙上的钟表。
在某个特定的瞬间,许世友猛然提高音量,庄重地宣告道:“时间到!开始还击!”
顷刻间,震耳欲聋的漫天炮火声响彻天际,火红的焰火照亮了整片天空。
我军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此拉开帷幕。
30分钟的炮火轰击之后,我军工兵部队开始冲向敌人的雷场,一排排坦克怒吼着朝前直线推进,步兵队伍则是杀声震天的冲向敌群。
许世友发出作战命令后,一直背着手在作战室,等待前线的消息。
短短三个小时时间,前线战报就如同雪花一般,纷纷飞向作战室。
北线集团突破防线,消灭了镇守在莫隆地区的敌人;南线集团打破敌人布局,击垮了敌军主力;东线集团突进同登防线,与敌人发生激战。
许世友听着一项又一项的捷报,心情无比亢奋,立即下达命令鼓舞士气道:“同志们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好!打得很漂亮!传电报向各部祝贺,让同志们一往无前,继续向前推进!”
在我军的全线出击下,弱不可堪的越军部队只能全线后撤。
时间来到3月1日,我军西段部队节节推进,前方越南重镇谅山,转眼来到跟前。
谅山是越南的一个省会城市,外围有大批高耸据点,四周碉堡星罗棋布,是一块硬骨头。
但即便如此,谅山城也没能经起我军的汹涌攻势,越军被打得头破血流。
按照战前我军制定的计划,许世友部在打到谅山北区后,大军便会后撤。
然而,死要面子的黎笋政府,却偏要对外声称,中国军队在谅山遭到巨大损失,谅山的防御坚不可摧。
许世友听闻后大怒,直接把手里的收音机摔了个粉碎。
他认为,黎笋政府的宣传,是对我军战果的侮辱,是对无数浴血将士的不尊重。
眼看对方死要面子不肯认输,许世友立刻下达命令,要部队一鼓作气拿下谅山。
“传令下去,打过奇穷河,直到黎笋认输!”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也传来新的命令,要求许世友继续进攻,争取最大的胜利。
第二套计划
于是从3月4日开始,我军立刻向谅山发起猛烈进攻。
漫天炮火吞没了整个谅山南区,北岸则交给我军的坦克集群节节推进,步兵队伍在后方,紧跟坦克冲锋。在这般强悍的攻势下,越军根本毫无办法。
黎笋政府立刻泄了气,生怕我军直捣黄龙,一路打到越南首都,急忙命令前线指挥所后撤,并把城内的各国使团、政府要员全部转移。
此前还叫嚣不停的黎笋政府,彻底陷入慌乱,整个河内惊恐万状...
接着,许世友命令部队继续向前逼近,命令部队向河内方向推进,造成威逼越南首都,迫使其投降的局势。
然而就在许世友部准备一鼓作气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考虑到对越自卫战目的已经达到,出于人道主义考量,还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3月5日开始,新华社向前线发布撤退声明。
从次日起,许世友望着近在咫尺的越南首都,还是义无反顾的遵从了命令,指挥部队向国内撤去。
从2月7日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共持续了不到一个月。
许世友部先后拿下高平、同登、谅山等军事重镇,大军直指越南首都河内,战绩斐然。
不过战后,不死心的越南人仍旧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挑衅,依然不自量力的继续在边境挑衅。
由此,长达10年的中越边境持续拉锯战,就此打响。
而作为这场战争亲历者的许世友,针对前线态势,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套计划。
彼时,越南不光在中越边境寻衅滋事,也将侵略之手伸向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相对落后弱小的柬埔寨。
所以,许世友的第二条建议就是,派兵出击柬埔寨,将越军在柬的精锐驻军一举拿下。
这样既可以救援友邻,也能大大削弱越军的力量,迫使其收起侵略的爪牙。
可惜的是,这项计划同样没有被通过,原因同样与我军发起自卫反击战的初衷有关。
毕竟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此战对越南已经构成一定教训,大规模消灭敌人的生力部队,多少有些有失人道。
况且,进入别国作战,背后牵涉的因素本就过多,一旦真的发兵柬埔寨,是否会引起整个中南半岛的动荡?
这点也必须仔细考量。
综上考虑,许世友的这项计划还是流产了。
结语
戎马一生的许大将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开始,就眼光毒辣的看到了敌人的弱环。
战后,许世友再度一针见血,找到逼迫敌人彻底后退的关键。
如果这两项计划一旦付诸实践,越南的历史可能都要被改写。
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许将军的计划没能成为现实,这或许是越南人最大的幸运。
参考资料
[1]胡居成.许世友的最后一仗[J].党史纵览,2004(02):28-32.
难忘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全纪实.中国军网.2014-08-12
658配资-股票安全配资-配资证券开户-专业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