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标志着美国空军的辉煌成就,在连续38天的空中攻势中,美军战机累计执行飞行任务超出十万架次,投掷了9300颗激光导引航空炸弹并发射了5100枚“小牛”空地导弹,大幅削弱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意志与作战能力。丧失抵抗意愿的伊军在地面战阶段迅速溃败,美军仅付出148人阵亡的代价便重创乃至歼灭伊军38个师级单位。掌握制空权等同于掌控胜利,这一理念彼时被视作现代战争形态演进的方向。然而,在伊拉克的一座小城,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却彻底丧失了海湾战争所赢得的声誉。
一:摩苏尔奇袭战——800名武装分子数小时击溃3万伊拉克政府军
2010年8月19日,美军最后一批作战部队撤离伊拉克,正式终结了长达七年的军事占领。伊拉克境内长期活动的反美基地组织分支趁势壮大为极端武装力量,并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侵入该国,夺取了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拉卡市作为据点。随后,该武装力量相继控制了伊拉克的费卢杰与希特城,并将目标指向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尽管摩苏尔人口仅在75万至150万之间,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县级行政区规模,但其在伊拉克境内已是第二大城市。该城距离巴格达360公里,底格里斯河自北向南将其分隔为东、西两区,是连接伊拉克与叙利亚的交通要冲,摩苏尔-阿勒颇铁路、土耳其-伊拉克石油管道均途经此地。此外,摩苏尔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与水源,是伊拉克主要的石油产区和水力发电基地。
2014年6月4日,约800名携带陈旧AK步枪的武装分子乘坐皮卡车,经过两日行程于6月6日抵达摩苏尔城西。他们在凌晨2时30分轻易夺取了伊军检查站。战斗爆发伊始,驻守摩苏尔的三万伊拉克政府军虽然在人数与装备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但其战斗力如同所有由美国扶持的傀儡军队一样近乎于零,很快便陷入溃败,一路遗弃武器装备奔逃至距巴格达一百余公里处才停止。对武装分子而言,此次袭击堪称一次“丰厚收获”,伊拉克政府军在溃逃沿途丢弃了足以武装四个师的美制突击步枪、机枪、“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被缴获的小型武器与轻型装备的具体数量已无法追溯,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政府斥资300亿美元训练和装备伊军的大部分重型装备,均在此次突袭中被遗弃于路途之上。
这些装备涵盖100辆M113装甲运兵车、40辆M1A1主战坦克、52门M198型榴弹炮、2300辆悍马军车,以及原伊拉克军队遗留的数十辆T-72坦克和42门苏制130毫米加农炮,总价值估计达6.54亿美元。曾在海湾战争中近乎无敌的M1A1主战坦克,在与简陋皮卡车的较量中显得不堪一击,或被摧毁或被缴获。伊军溃败后,伊拉克最大的摩苏尔水坝也随之落入武装分子掌控。该水坝下游连接着伊拉克众多大城市,成为威胁伊拉克政府的一张关键王牌。这一局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介入,美国海军“布什”号航空母舰与“梅萨维德”号两栖攻击舰随即奉命抵达波斯湾,部署于F/A-18E/F战斗机作战半径之内。然而,航空母舰无法夺回城市,收复行动最终仍需依赖地面部队。
二:摩苏尔反击战——10万伊拉克政府军对阵3000名武装分子
但美军地面部队深陷阿富汗战场,只能依赖作战效能堪忧的伊拉克政府军维持局面。历经数月筹备,美、英、法等国派遣军事顾问为十万伊军提供培训与大量军事援助,暂时稳定了形势。2016年6月17日,伊拉克政府军经过近一月战斗成功收复了距巴格达50公里的费卢杰,为光复摩苏尔创造了条件。2016年10月17日凌晨,伊拉克总理宣布启动摩苏尔收复战役。十余万伊拉克政府军从四个方向将约3000至4500名武装分子围困于摩苏尔城内。东线集结了最精锐的三个特战旅,亦称“黄金师”,兵力达1.8万人,其武器装备堪称美军游骑兵部队的翻版。
11月1日,该师率先行动,攻占了摩苏尔东部郊区的古克贾利区。至11月4日,又夺取了六个城区。然而,在向摩苏尔城区核心地带推进的主要道路上,他们遭遇了武装分子利用泥泞狭窄街道设下的伏击。相比于笨重迟缓的装甲“悍马”车,装备轻武器的武装分子机动性更强,依托过去两年零129天挖掘的复杂地道网络实施打了就跑的战术,并频繁使用汽车炸弹发动袭击,对东线的伊拉克政府军构成严峻挑战,迫使其放缓进攻节奏。在南线,伊拉克军警攻占了距摩苏尔15公里的哈马姆阿利勒镇。北线方向,库尔德民兵夺取了距摩苏尔仅13公里的巴希加镇。西线的什叶派民兵则攻下了摩苏尔以西50公里处的泰勒阿费尔镇,切断了通往叙利亚的补给线。
至11月23日,伊拉克政府军完成了对摩苏尔市的合围。鉴于摩苏尔属逊尼派聚居区,库尔德民兵与什叶派民兵不便入城作战,攻城任务主要由伊拉克政府军第9装甲师和“黄金师”承担,计划先收复摩苏尔东城,再渡过底格里斯河进攻建筑密集的西城。美、英、法、加拿大空军为伊军提供了2100次空袭支援及战术后勤保障,平均每日执行两至三轮,甚至多达六至七轮空袭。然而诸多街区战斗依然激烈,战事陷入僵持。除精锐的“黄金师”外,其余伊拉克政府军仅接受过六至十周训练,战术素养与装备水平极低,且内部腐败严重,美军支援的武器弹药常被倒卖换取钱财,遭遇战斗时往往沦为活靶或仓皇逃窜。在交战的前49天内,伊拉克政府军阵亡人数超过6000,另有近两万人受伤。
三:武装分子的作战策略
武装分子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是其拥有的1200多辆经过改装的SUV、皮卡、推土机、油罐车及重型卡车。这些车辆加装了钢板,满载数吨乃至数十吨炸药,隐蔽散布于大街小巷的民居中。一旦发现伊军阵地,车辆便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目标自爆,留给伊军的反应时间极为短暂。各类枪械、小口径火炮及RPG火箭弹极难有效摧毁此类车辆,即便能在近距离将其击毁,爆炸威力也足以将阵地夷为平地。为突破路障后杀伤伊军,武装分子有时甚至连续出动两辆炸弹汽车:第一辆破坏路障,第二辆随即高速冲入阵地引爆。武装分子还广泛使用小型商用无人机,不仅用于侦察,更被改装为携带手榴弹的投掷型攻击平台,令伊拉克政府军难以防范。
武装分子更普遍采用的是步兵小分队游击战术。伊拉克政府军惯用策略是先开火引诱武装分子还击,继而呼叫美军空中火力打击暴露的位置。武装分子仅装备轻武器且缺乏防空能力,与伊军正面交锋明显劣势。因此,他们化整为零,组成彼此熟悉、配合紧密的六至十人战斗小组,配备突击步枪、机枪、火箭筒等武器,在民宅间破墙穿行,从房屋内袭击路过的伊军士兵,并在对方反击前迅速转移至另一房屋。武装分子还借鉴了西方狙击战术,由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察手组成狙击小组。这些狙击小组对伊军士兵构成了巨大威胁,能轻易迟滞其推进。无数小分队如同蜂群般持续袭扰伊军,使其疲于应付、难以招架。
武装分子并未局限于单纯的巷战,还主动在城乡结合部、无人管控地带及河谷区域,利用夜晚与大雾弥漫的环境,使用路边炸弹和袭击小队展开游击战。他们有时甚至主动放弃指挥中心和武器库佯装撤退,诱使伊拉克安全部队进入预设伏击圈。12月初,伊军第9装甲师顺利占领城东的和平医院,因遭受抵抗微弱而麻痹大意。部队一进入包围圈,武装分子便从隐藏处冲出,堵截首尾将其围困在医院内猛烈开火,当场造成近百人死伤,击毁18至25辆BMP-1步兵战车并缴获十余辆悍马车。面对空袭,武装分子布置大量虚假目标消耗美军弹药,或遁入城市深处。摩苏尔城内不仅有地面工事,地下五至六米深处还挖掘了庞大的地道网络,既可躲避空袭,也用于机动转移及储存物资。
四:九万枚精准弹药覆盖下的摩苏尔空袭
美军海空军在摩苏尔战役中承担空中支援任务。该城陷落后两个月内,美军及盟友空军总计执行了5060次飞行任务,但直接攻击任务比例不高,具体包括1700次空中加油、700次侦察飞行以及436次空袭(美军379次,盟友57次),共投下炸弹与导弹1029枚。空袭行动由中央司令部统一指挥,主力部队来自卡塔尔乌代德基地的第7轰炸机联队、阿联酋哈弗拉基地的第1及第48战斗机联队、第514空中机动联队以及第8航母舰载机联队。参战装备涵盖5架B-1B轰炸机、6架F-22战斗机,以及大批F-16C、F-15E、A-10、F/A-18F战机,另有AC-130U炮艇机、U-2侦察机、“捕食者”与“收割者”无人机。
澳大利亚空军派出了第82联队第1中队的8架F/A-18F战机、1架E-7A预警机及1架KC-30A加油机进驻阿联酋敏汉德基地。法国空军第3/30中队贡献了2架“阵风”战斗机与1架“大西洋”-2反潜巡逻机。荷兰空军第322中队的8架F-16AM部署于约旦。英国、比利时与丹麦分别派遣6架“狂风”GR4、6架F-16AM及7架F-16AM战机。加拿大空军投入6架CF-18、2架CP-140监视机和1架CC-150加油机。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约旦与巴林空军分别派出4架F-15S、4架F-16E/F、4架F-16AM、2架F-16C及2架“幻影”2000-5参加作战。空袭力度从日平均几十次逐步增强至超过三百次。
目标侦察主要依赖卫星、U-2侦察机以及“捕食者”、“收割者”无人机。确定目标后,信息传递至执行空袭的战机。为降低战机损失,打击行动几乎全部依赖精确制导弹药,使用比例高达96%,是海湾战争时期的十倍。所用弹药包括113千克GBU-39、227千克GBU-38、454千克GBU-32卫星制导炸弹、227千克GBU-12与GBU-49激光制导炸弹,以及AGM-65F和AGM-114空地导弹。卫星制导炸弹灵活高效,发射后无需引导,精度在13米以内,最受飞行员欢迎。激光制导炸弹精度达1-2米,主要由B-1B和F-15E使用。AGM-114导弹多用于无人机与武装直升机,红外成像制导的AGM-65F则主要配备于F/A-18C/E/F舰载机。
武器使用代价高昂:B-1B每小时飞行成本57870美元,F-15E为41921美元,F-22A达68362美元,F/A-18为22400美元,F-16C需30357美元,A-10为17716美元,“捕食者”无人机飞行每小时耗费3697美元,MQ-9A“收割者”为4762美元。卫星制导炸弹单价25000美元,激光制导炸弹为21896美元。空袭日均开销1000万美元。2014至2016年间,美军共投下九万枚精确制导炸弹。同期五角大楼年均采购卫星制导炸弹最低3250枚,最高15000枚。两年空袭几乎耗尽美军十年储备的此类炸弹,却仍未彻底消灭城内约三千守军。
空袭成效有限的原因在于武装分子缺乏坦克、自行火炮与装甲车,作战单位多为营连规模,机动依靠民用车辆,转移迅速,战术灵活。通信使用手机、互联网甚至传令兵,使美军难以摧毁其指挥通信系统与交通枢纽。缺乏明显标识且行动飘忽的目标难以识别,空袭效果也难以评估。被炸毁的建筑与装备多为临时占领或缴获,武装分子并不在意。其有生力量才是核心,但空袭难以清除藏身于发达地道网中的武装分子,他们可躲避空袭后再出现。即使900公斤级GBU-31钻地弹也作用有限。最终仍需步兵清剿,但美军不愿进入这个绞肉机般的战场,只能依靠素质士气均不佳的伊拉克政府军。这些部队在战斗中伤亡惨重且屡遭挫败。
五:结论
摩苏尔战役是二战后最惨烈的城市战之一,争夺发生在每栋房屋与每个街区。凭借巨大兵力优势,伊拉克政府军耗时近九个月将约三千名武装分子逐出摩苏尔,但未能全歼,大量武装分子撤回了叙利亚。此事清晰显示,强大的美军空中力量仅对缺乏斗志的伊拉克军队有效,对抗意志坚定的武装则效果不彰。无论是在越南、阿富汗还是摩苏尔,美军空军均未能再现海湾战争时期的战绩。这一教训值得中国军队重视:制空权并非万能,城市攻坚最终仍需依靠具备英勇顽强精神的解放军步兵。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658配资-股票安全配资-配资证券开户-专业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